看球宝

莱州沙河猛禽事件(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)

时间: 来源:看球宝

#利簋##武王伐纣##牧野之战##武王灭商#

原创不易,支持请按“关注”,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!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利簋,又名“武王征商簋”、“周代天灭簋”或“檀公簋”,西周早期青铜器,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,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利簋通高28厘米,口径22厘米,重7.95千克。

现代人类和AI{阿尔法狗}人工智能下围棋,只有幼儿园孩童的水平。

中国目前对新时期时代文字,商周甲骨文和金文的识读,同样处于小学生的水平。

“利簋”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,现在错误的识读为:

武王征商,唯甲子朝,岁鼎,克昏夙有商,辛未,王在阑师,赐有事利金,用作檀公宝尊彝 。

唐兰、于省吾、张政琅、徐中舒等都作过考释。以上“利簋”铭文的识读,就是各位前辈先生的研究成果,错误连篇。

唐兰(1901年—1979年1月11日),原名张佩,唐兰先后在东北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辅仁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等任教任职。

{注释:人非圣贤,谁能无错?但是,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增加和丰富,任何有局限性的历史观,皆会被自然的修正。}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笔者对青铜器”利簋”铭文的识读如下:

珷,征商,隹,十巫{蕪},朝戉鼎。克,龀牙,又{音右,音亦,音掖}商。辛末,王才{在}阑閒,㠯易有叓{事}。利{冫全},用乍,檀{儃,亶}公,宝隔彝。

1:“”:是“周珷”伐商,而不是“周武王伐商”。

武,是指战争。珷,是指美石。

历史上,只有周珷,没有周武王{请读者们尊重青铜器铭文记载的史实,读错一个字,就是篡改历史。}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《康熙字典》珷:珷玞(fū),像玉的美石。

“珷”字,由“玉,戈”,“止”上下组合而成。

“珷玞”,是指品质比玉石次一些的美石。“珷”,是指“周珷”出生于现今青海省青海湖倒淌河{日月山}一带,这个区域布满了比玉石品质差一些的美石,笔者在这一区域捡到了很多好看的石头

《诗经,周颂,武》:于皇武王,无竞维烈。

【山海经】:皇人之山,皇{湟}水出焉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青海省湟水流域图}

不能,错误的称他为“周武王”。他,名字叫做“珷玞”,是因为他的出生地不在中国新疆的和田和青海柴达木产玉地区,《诗经,周颂,武》记载“周珷”出生在在青海湖周边的湟水流域和倒淌河{日月山}一带,这一周边区域没有玉石,只有美石和白腊石。父亲周玟王{谥号}因为率领部族和商王朝连续作战而陷于颠沛流离的贫困。儿子出生了,没有真的玉石可以赏赐给他。周玟王只能赏赐给出生的儿子一块美石。如是,给儿子取名为“珷{珷玞}”。

【诗经,周頌】:迄用康年。

于距今3046年前后“周珷”在打败商王朝之后,周珷并没有急于称王,所以他不能被错误的称谓“周珷王{周武王}”,只能是谥号。

《诗经,周颂》记载,于距今3010年前后,“珷”的孙子,周康王才开始称王。也就是说,“珷”在率领联军战胜商王朝之后,周族人并没有急于成立新的政府,也没有急于改朝换代,更换新的国家名。直到30多年以后,周康王始称王{迄用康年},周康王是西周时期的第一位王者。

2:“商”字,是城市名,而不是朝代名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利簋”铭文记载的“征商”,“商”字是指城市名,叫做“商邑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西周早期青铜“康侯簋”铭文“商邑”,藏大英博物馆}


“利簋”记载的“征商”,是指“周珷”率领联军攻克占领了一座商朝的都城“商邑”城。甲骨文将“商邑”城,称之为“大商邑”,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“辛受”的居所。

青铜器“康侯”簋记载的“商邑”,在现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周边地区{还没有考古出土,还没有被发现},不在河南省安阳市。


3:“隹”:周王朝周族人的族徽“金雕”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【疏】隹,一名鳺鴀。詩曰:翩翩者騅。毛傳,鵻,夫也。

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:“西北海之外,大荒之隅,有山而不合,名曰不周。

金雕(学名:Aquila chrysaetos):属于鹰科、真雕属的猛禽。体长76--102厘米,翼展达2.3米,体重2--6.5千克。以其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;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。分布于北半球温带、亚寒带和寒带地区。

“隹”,字义衍生为“雕”字。

“雕”,字义是指“周,隹”。金雕,是商朝时期周族人的鸟类族徽。

“隹”,中国古称为“夫不”,是《山海经》记载“不周山{雕周山}”地名的原由。

于距今3220年前后,周族人首领“古公亶父”率领族群被迫从帕米尔高原地区{中国古代称不周山,葱岭,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。地处中亚东南部、中国的最西端,横跨塔吉克斯坦、中国和阿富汗。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、塔吉克斯坦东南部、阿富汗东北部,是昆仑山、喀喇昆仑山、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。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},迁徙来到陕西省“周至县”居住,详见《诗经》的记载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绸”字,字义是指“周,丝”。于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周族人生产的丝绸,叫做“绸{周,丝}”。

距今4000年前后龙山文化时期,周族人的祖籍地在山东省青州地区{详见周颂“清庙”}

于距今3230年前后,周族人在中亚,西亚,希腊,阿富汗等地区建立了众多的丝绸商品分销基地。周族人首领“古公亶父”,是西亚地区周族人丝绸商品的分销商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古公亶父率领的周族人族群,在阿富汗,在中亚地区,在中国新疆地区被商王朝打败了,才被迫在商王朝的武力押运之下,搬迁至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周边地区监视居住。周族人由此从西方丝绸国际贸易商,转变成为了种地的定居农民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「周」乙7312,合1086賓。

金文“周”字,是对田里禾苗的写实。

3:“十蕪”:古公亶父,在从中亚地区搬迁至于陕西省周至县的途中,抢了一个女性“巫师”,作老婆,她名字叫做“大任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任{壬}:與巫同意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《诗经,大明》:挚仲氏任, 自彼殷商, 来嫁于周 ,曰嫔于京,乃及王季, 维德之行, 大任有身 ,生此文王。

“挚”字,是指攫取,俗称“抢亲”,抢亲是古代中国西北人的习俗。

周族人首领亶父,强行抢亲,将“中氏”的大任抢来作为妻子,生下了周玟{文}王。大壬{大任},别名“大巫”,她是一个巫师。

亶父的妻子“大任”,属于“中氏”族群的首领。文化标记是“十”字。“十”字,字义是指地理位置东南西北,上下左右的“中心点”位置,“十”字是“中”字的简写字。

【周禮·春官·神仕疏】:男子陽有兩稱,曰巫,曰覡。女子隂不變,直名巫,無覡稱。

【韻會】巫:馮無切,音無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这个字,读作“巫”字,也读作“蕪{無}”字。新石器时代至于西周早期的中国,“巫师”也被称之为“無{蕪}师”。《周礼》,也称巫师为“無{蕪}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稻草人}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利簋”铭文“蕪”字,是对一个稻草人,丝线布偶人“巫人”头部的特写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周珷”在祭祀完自己的祖母大任之后,会烧掉稻草人“蕪{巫人}”,是一种吊唁亡人祖先的仪式。

现代陕西人,会用纸糊的“假人”送葬,并在亡者的坟前烧掉,是对死者的祭祀。这个文化传统,源于距今3046年前后。

《诗经,绵》:民之初生 ,自土沮漆,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 ,未有家室,古公亶父, 来朝走马,率溪水浒, 至于岐下,爰及姜女, 聿来胥宇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生姜,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,喜欢温暖、湿润的气候,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,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,生长最适宜温度是 25-28℃,温度低于20℃则发芽缓慢,遇霜植株会凋谢,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。中国中东部、东南部至西南部。山东省昌邑、安丘等市广为栽培,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。

古公亶父的妻子“大任”,于距今1万年前后的祖籍地在中国云南和南亚地区,于距今5300年前后的祖籍地在浙江省良渚文古城,于距今4000年前后的祖籍地在山东省莱州地区。

“巫”,是良渚古城的文化特质。

“爰及姜女, 聿来胥宇”。生姜,原产于热带,热带四季如夏。姜女{大任},是指从中亚“大夏”地区迁徙回来的“夏女”。

4:“”字,是指城市名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1为宁夏彭阳县姚河塬遗址.图2为彭阳县朝那古城遗址}

宁夏自治区彭阳县朝那古城地面现存城墙残迹两处。一处是塬边进深60余米处的东西走向城墙,残长70余米,高1—2.6米。墙系夯土筑成,并有烧土相间,夯层厚12—16厘米,夯窝不明显,为边长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平底石具所为。夯层内有新石器时期齐家文化细泥素面红陶片,夹砂绳纹红陶片及零星秦汉灰陶片。

“朝”字,是指营建于距今4200年至3600年的朝那古城。朝那古城外有有一条河叫做“任河{荏河}”,是“太任”率领“夏人”族群的居住地。古公亶父,就是在彭阳县朝那城抢亲“大任”作妻子。{笔者去过朝那城勘察过}

朝那城,是《清华竹简,楚居》记载的“汌城”,3条河流围绕朝那城,是指“汌”字。

商朝时期的“朝那城”,是南线往甘肃省河西走廊,是北线走宁夏出中亚草原的“丝绸商品分销”集中地。朝那城,是商王朝最重要的税收基地。

某些前辈专家将青铜器“利簋”的铭文错误的识读为:“武王征商,唯甲子朝”,是受到了伪书的影响,

伪书《逸周书-世俘解》记载:“(武)王乃步自于周,征伐商王纣......甲子朝,至,接于商,则咸刘商王纣。

商朝没有“纣王”,这是一个虚构的人名,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的名字叫做“”,他的青铜器和青铜器铭文已经考古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{详见殷墟遗址考古报告}。

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们,为了突出自己的政治立场,故意且恶意的为别人取绰号名。纣王,是一个坏蛋,一个坏人的意思。

历史学家,不能成为评论学家。历史学家,首先要忠于对史实的记录。

历史评论,是属于哲学家的工作。

5:“戉鼎”:太任是爰戉族人的首领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爰及姜女”。爰,字义衍生为“猨”字,是指猴子。

“戉”,字义衍生为青铜器“钺”,是“爰戉族人”的族器。

“太任”,是“夏人爰戉族人族群”的首领。

“朝,戉鼎”,是指“周珷”在彭阳县朝那城用“戉鼎”祭祀祖母“大任”。

商周时期,中国人最崇敬自己的母系,现在也是如此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青铜器“利簋”铭文的“鼎”字,是对狸猫头部的写实。

“爰戉族人”,是《尚书》记载“三苗”人族群的一支。

狸猫的“猫”,字根,源于三苗的“苗”字。

6:“”字,是“利簋”的铸造者,青铜器“利簋”的铸造者“曾克”是随州市曾侯乙的祖先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西周青铜器“大克鼎”,藏上海博物馆。}

青铜器利簋,铭文记载的人物“克”,也是西周青铜器“大克鼎”和“小克鼎”的铸造者和拥有者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利簋,器体表面铸雕的动物,耳朵是“卷角羊”的形状。湖北省随州市,出土的商周青铜器,皆有卷角羊的羊角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西周青铜器“大克鼎”腿部特写}

青铜器“大克鼎”的腿部,铸雕的是一只“卷角羊”的羊首。

青铜器“利簋”的铸造者“曾克”,是一个“羌人”,以“羊”为族徽。

商周时期,每个部族的首领,皆有“名字世袭”的习俗。商代末期的青铜器利簋铸造者“曾克”,也会将自己的名字流传下去,他的后代子孙,也会沿用他的名字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西周曾白克青铜器}

在湖北省随州市被盗掘的“曾白克”系列青铜器,2019年3月已经从日本追缴回来了。

随州市春秋时期的人物“曾白克”,是商朝末期西周早期“利簋”铭文记载人物“曾克”的直系后代子孙。

《尚书,周书,武成》:惟有道,曾孙,周王发,将有大正{征}于商。

《尚书》记载,“周珷”,他的母亲,是“曾族人”,他是“曾孙{曾族人的外孙},周王发”。

“利簋”的铸造者“曾克”,是“周珷”的外甥。周珷,是曾克的舅舅。

“利簋”人物名“克”,却被前辈学者们错误的识读为动词“攻克”,错误的指“周珷攻克”了商王城。

7:“龀{chèn}牙”:儿童换乳牙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{上图为中国儿童处于换乳牙,乳牙脱落。}

龀,毁齿也。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。——《说文》

龀,会意。从齿,匕声。本义:儿童换牙,脱乳齿换恒齿。

中国商周时期男性儿童,8岁换乳牙。女性儿童,7岁换乳牙。商周时期,儿童换乳牙,叫做“龀牙”

“龀牙”,是指青铜器“利簋”的铸造者“曾克”,在第一次见到舅舅“周珷”的时候,他那年正好8岁了,他有记忆了,他那年正在换乳牙{龀牙}。

“龀牙”,是指儿童的牙齿有时不能自然的脱落,家里的大人就用匕首将儿童的乳牙撬下来。

8:“又商”:是指中国境内的“商邑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又”字,通假右边的“右”字,和地理方位的“左”字对立。“右商”,是指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上的“大商邑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右}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伊朗高原的地理位置图}

中国“商贾”人集团于距今5000-3046年前后年前后建立的“左商”城,在现今伊朗高原地区。

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,详细记载了距今4000年-3046年前后位于伊朗“左商”城的具体位置。

铭文“龀牙,又{右}商”,是指“曾克”掉乳牙的时期,发生在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“右商”城里。

这句“利簋”铭文的语言是“龀牙,右商”,语调很像今天的上海话和浙江宁波话,具有“词语倒置”的现象。

例如:上海话:“吃了吗,侬”。普通话是指:“你,吃了吗?”

9:“辛未[mò]”:是指商王朝政权的末期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干支纪年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,始行于王莽,通行于东汉以后。商朝末期的青铜器铭文“辛末”,不能错误作为年号来解释。

这两个文字,读作“辛未[mò]”,不能读作“辛未{wei}”。

“辛”字,是商朝王室部族的族称用字。商王武丁,最后的商王受,皆是属于辛族人

“末”字,是指“末端”,字义是指最后的一位,是指事物的最后阶段。。

“辛受”,是商王朝最末端的一位王者,他被“曾克”和周族人称之为“辛,末”。

“辛末”,是指“周珷”成功占领了商邑城,商王“辛受”已经到了统治的末期。


10:“”,是指“周珷”的谥号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谥号,是一个死去之后,后辈对他{她}的尊称。

“王”,是“周珷”的谥号。


11:“在闌閒”:商邑城的别称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“大商邑城”,始建于距今4500年前后,初始的城市名为“闌閒”城,最早是属于“羌人”族群营建的“丝绸,麻布,葛布”商品往西方的批发贸易之城。于距今4000年前后,“闌閒{兰间}”城被商王朝辛族人武力占领,改名为“商邑”。

{这个历史说起来,太长了,以后再详细讲。}

周珷率领联军攻占了“闌閒{商邑}”城,宣告了商王朝的覆灭。

周珷,并没有杀死商王“辛受”。因为,周珷和最末位的商王“辛受”,是具有血缘联系的亲戚。

{这个话题,以后再说}

12:“㠯{yǐ}易”:周珷在“闌閒”城举行“周商政权的易代易主”仪式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周珷,来到“闌閒{商邑}”城,是为了举行“周,商”政权的更换仪式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《玉篇•巳部》:“㠯,今作以。

“㠯”字,是“以”字的别体字,字义为“用”字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易”字,是指改朝换代“易代”。

“易”字,是指“交易”,是指某件事物或者某件器物易主了。

周珷,在闌閒{商邑}城宣布,商王朝的统治结束了。中国,迎来了“维周革新”的新政治格局。


13:“有事{有史}”:是指“有史官在现场作记录”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“又”字和“右”字,通假“有”字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【正韻】又:爰救切,音宥。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右:云久切,音有。

商周时期,人们习惯有用同音字来书写,替代异体字的习俗,现代中国人称之为“写错别字”。

但是,那个时期的人就能够理解。现代人,就不习惯。

铭文“又”字,字义衍生为“有”字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铭文“事”字,古同史官的“吏”字。

下图的繁体字“事”字,是指周朝的太史官。

“又{有}事{史}”,是指周珷,在闌閒{商邑}城举行宣告商周政权的更迭““㠯{yǐ}易”仪式,布告天下,商王朝已经覆灭,是“有史”官{有事}在现场作记录的。

14:“”,是人名,他是铸造“利簋”的出资方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《说文解字》赖:许慎曰:“赖,利”也。

周玟王的母亲“大任”,是夏人爰戉族人,她的姓氏是“赖”字,商周时期的“利”字,字义为“赖”字。

癞{赖}蛤蟆,是“大任”部族的文化特质。

“利簋”铭文“利”,指他是“太任”的子孙。“利”,是戉族人的首领。

是“利”出资给“曾克”,让曾克铸造了“利簋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西周青铜器“何尊”,也是由青铜器“利簋”的拥有者“曾克”铸造的,而出资铸造青铜器“何尊”的人,名字叫做“何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何尊铭文节选:何,易贝三十朋。

《康熙字典》夏:胡可切,音荷{何}。

人物“何”,是指西周早期“夏人”族群的首领。

15“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这个字读作{chèng},也读作{dāng}

【字彙補】:克生切,音鐺。冷貌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距今5000年-4500年前后中国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}

于距今5000年前后,中国商人集团旅居在西亚,中亚,地中海,欧洲,阿拉伯半岛,非洲等地贩卖丝绸。中国商人的商业盈利,就是贵金属。

于距今4000年前后,中国商人集团将藏匿在西方的铜,大部分运输返回到中国境内存储。这些铜,是老铜{成品铜},大批量的成品铜铸造成铜刀的模样。商周时期,将冶炼,冷却过的成品铜,称之为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
中国商人集团如果将西方埃及等地所产的铜矿石,铅矿石运输回中国再冶炼,运输成本太高。

人物“利”,赠送给“曾克”的是成品铜。曾克,将大批量的成品铜刀回炉重新冶炼成铜液体,再铸造成青铜器“利簋”。

16:“用乍{zhà}”:是指为“亡人”铸造的祭祀器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千万不能,错误的识读为“用作”。

正确的,识读为“用乍”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【增韻】乍:暫也,初也,忽也,猝也。

《说文解字》乍{zhà}”}:一曰亡也。从亡从一。

“乍”字,是指一个人猝死了,匆忙的,突然快速的死去了,死亡了。

在商周时期,医学没有现在发达,没有一个人,知道自己哪一天会死去。

一个人,在匆忙间死去了,别人为他准备的祭祀物品,陪葬物品,叫做“用乍”。

有“用乍”铭文的青铜器,一般铸造得比较粗糙,因为为猝死之人铸造青铜器的时间很紧迫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{上图为戉王鸠潜剑铭文,藏湖北省博物馆}


青铜器“戉王鸠潜”剑铭文识读:戉王鸠潜,自乍甬剑。


铭文“自乍”,是指戉王鸠潜在自己活着的时候,为自己死去之后铸造的陪葬品。

“自乍{亡}”的青铜器,物主人,生前是不会使用的。

“自乍”的青铜器,时间充裕,铸造的质量特别优良。

17:“亶公”:是指古公亶父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《说文解字》亶:之本義爲多榖。故其字从㐭。引伸之義爲厚也、信也、誠也。

周族人首领古公亶父,是“大任”的丈夫,是周玟王的父亲,周珷的祖父。古公亶父,按照辈分排,他是人物“利”的舅爷爷。

“古公”,是指“作{乍}古”,死去的祖先。

古公亶父,是周王朝的开国者。周珷推翻了商王朝,第一个要祭祀的人,就是祖父“亶父”。

“亶父”,是在中亚,西亚,希腊地区贩卖丝绸的商人。诚信,是商人最本质的品德。

所以“亶”字,字义是指“诚信”。

18:“宝隔彝”:西方人称谓旅居在西方地区的中国人为“塞人”和“赛里斯”人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【玉篇】隔:塞也。

《说文》赛:隔也。


青铜器“武王征商簋”,揭示商周政权更替的历史真相

这个字,读作隔壁的“”字,字义是指“”字。

塞种人{外文名Saka},简称塞人,属伊朗语,印度,地中海类型。

从考古资料显示,于距今5000年前后,中国的丝绸生产已经规模化。

于距今5000-3046年前后旅居在西方,贩卖丝绸商品的商人群体,被白种人称之为“塞人”。

于距今5000-3046年前的古希腊人,称谓中国丝绸商人群体为“赛里斯(拉丁文:Sinae、Serica、Seres),意为丝国、丝国人}。

“赛”字,“塞”字,源于“隔”字。

西方,是中国的隔壁。

古公亶父,是“赛里斯”人。

原创不易,支持请按“关注”,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!


结束语:

我,写的好累。您,也看累了吧I

识读文字,很枯燥。但是,要知道历史真相,一定要一丝不苟的识读文字,查阅史料。

相关综合体育